你好,欢迎来到天津凯吉阀门有限公司网站! 咨询热线:13910367788 / 15822887768 | 企业邮箱:kaijifamen@163.com

国务院取消泵的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和审批

点击数:1648    发布时间:2017/9/4

6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其中就包括泵的生产许可证,也就是说,以后不用办理泵的生产许可证了。总理坚决要取消的原因,本文也有回答哦!

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

国发〔2017〕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进一步调整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目录,取消19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3类工业产品由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将8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由质检总局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整后,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共计38类,其中,由质检总局实施的19类,由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的19类。
  对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取证成本,由质检总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组织有关地区和行业试行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一是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改由企业提交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二是后置现场审查,企业提交申请和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经形式审查合格的,可以先领取生产许可证,之后接受现场审查。对通过简化程序取证的企业,在后续的监督检查中,如发现产品检验或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由发证部门依法撤销生产许可证。
  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抓紧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调整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工作的落实和衔接,加快推进配套法规和制度建设,做好经费保障,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稳妥实施相关产品由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抽查覆盖面,对此次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实现抽查全覆盖。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国务院将根据试行简化审批程序工作情况,适时修订相关行政法规。
  
附件:
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消、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下放管理权限的产品目录(共计30类)         
2.调整后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目录(共计38类)
国务院
2017年6月24日

近日,国务院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但这绝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重了!

6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可以想象,此项改革一出,有多少大中企业,包括近年“双创”中涌现出的小微企业定会大抒胸臆、拍手称快

计划经济时代的深刻痕迹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1984年建立实施,初衷是从源头加强质量监管。应该说,这在当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个“许可证”毕竟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深刻痕迹。

有关统计表明,经过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力推“放管服”以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

然而表面看似减少了不少,但实际内里层层叠叠,依然严重羁绊着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众所周知,实体经济不振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烦苛的现行工业许可证制度极大地束缚着制造业的手脚和活力。我们不妨听听总理在当天会上怎么说的:“掰开来看,这60个大类里面又套着一些小类,小类里面还有单元,单元里面还有品种,林林总总有近千个,并且多个部门存在高度重复许可的问题。”

手脚被捆得如此死,企业还如何发展?真是不胜其扰。所以只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我怕了,不投资了、不建厂了,这直接造成有效投资增速放缓;二是你用“证”拦我,我就用“假”来对付,这又直接造成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情形的发生。用总理的话说就是,绕开前置审批和事前监管,冲击国家的质量标准。

可见,现实的许可证已经难以实现“加强质量监管”的初衷。此次常务会的部署,正是寓“立”于“破”,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覆盖面,尤其对此次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要实现抽查“全覆盖”。即便对于已颁发的许可,也不再是“一劳永逸”,后续监管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即依法撤销许可证。

事实上,总理每次到基层考察调研,总能听到制造业企业对于放宽工业生产许可的强烈呼声。

改革步伐必须要跟上市场脚步。当前,一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悄然来临,其所伴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二是中国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蓬勃涌动,如今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3万户、3年即突破千万,这是此前若干年的总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审视这个“证”,就愈发凸显出其“不合时宜”。如此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被一张60大类、近千个品种的表格所禁锢,如何覆盖得住?如此雨后春笋般的新企业,都要劳神费劲去满足这个老旧的生产许可条件,白白增加了多少企业负担乃至社会的综合成本?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总理一直盯住这个“许可证”不放的良苦用心了。

据报道,短短半年时间,李克强已经三次部署相关改革事宜。就在此次常务会的前一天,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提出明确要求:今年要再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企业增活力,制度先松绑。同理,工业要升级,企业须自主。靠一大堆工业生产许可证,“证”不出真正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放心的品质;而靠一大堆前置审批,同样“审”不出“中国制造2025”。

只有证减了,政才能简,方可破解长期存在的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更重要的,只有政府部门心思从前置审批、给企业“办证”上彻底抽脱出来,才能真正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管”得住、“管”得好、“管”出实效;也才能真正放在优化服务上。如此方可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诚如总理所言,这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 

李克强在当天常务会上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定要明确,我们今天确定取消和下放这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绝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重了!”

企业减负,政府加责。一张一弛,大有讲究.

 

[返回]